首页 > 财经 > 正文

燃动“航天强国”引擎 坤元资产FOF生态伙伴共谱天地长歌

2025-11-04 15:52:05来源:今报在线

2025年10月31日23时44分,夜空被烈焰照亮,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火箭托举着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仅仅3.5小时后,飞船便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精准对接,一个全新的“中国速度”就此诞生。这不仅仅是航天员舱内等待时间的缩短,更是我国载人航天自主交会对接能力的一次质的飞跃,成为“航天强国”战略最新、最生动的注脚。

东风已至,星河可渡。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航天强国”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擎天一柱,其战略意图从未如此清晰。这不仅是中国擘画未来、竞逐全球产业制高点的雄心昭示,更深刻地烙印着“强国强军、科创自立”的时代发展逻辑。

如果说,以神舟飞船为代表的“国家队”正在不断刷新人类探索太空的认知边界,那么在《建议》的宏伟蓝图下,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作为另一支充满创新活力的磅礴力量,正承载着构建太空经济基础设施的重任蓄势待发。他们的战场,是破解“星多箭少”的产业瓶颈;他们的目标,是为中国的星辰大海征途,注入商业化、规模化的全新势能。

“一箭穿月”上演科技与美学的极致浪漫

万星待发,运力难求

天际之上,星罗棋布。2025年10月17日,垣信卫星“千帆星座”第六批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在轨卫星总数达到108颗,标志着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进入了加速轨道。地面之上,应用端的需求奔涌而来,截至2025年9月底,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均已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手机直连卫星”从概念走进现实。

然而,在这“天上织星网,地上万物联”的壮阔图景背后,一道严峻的“时代考题”摆在了所有从业者面前——“星多箭少”。运力,这一连接“星座”与“应用”的关键环节,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拥堵。随着低轨组网进入高密度发射阶段,运载火箭不再是遥远的配套,而是直接决定星座部署节奏、成本结构乃至商业模式成败的“生命线”。

“以‘千帆星座’为例,其每年需发射至少200-300颗卫星,这需要十几枚运载能力在5至10吨、最好达到10吨以上的火箭。”坤元资产FOF生态圈合作伙伴、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一语道出了运力需求的迫切性。面对“国家队”已然排满的发射计划,破局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中国民营商业航天的肩上。

市场在呼唤,时代在等待,谁能率先交出破解“运力瓶颈”的完美答卷?

引擎轰鸣,利箭穿云

沉寂的戈壁,沸腾的海疆,见证着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力量的崛起。面对“运力之困”,一批怀揣航天梦想的企业家与工程师,正以惊人的速度和非凡的创造力,上演着一场精彩的“硬核”突围。在这份群星闪耀的名单中,坤元资产FOF生态圈的伙伴们,无疑是最璀璨的星辰。

这是一场关乎“大运力”的极致竞速。

2025年9月15日,天兵科技的“天龙三号”大型液体火箭一级动力系统海上试车成功,刷新了国内商业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推力纪录。这款近地轨道运力高达17至22吨的巨龙,正进入首飞的最后冲刺。10月24日,其成功实现“一箭36星”分离试验,更是创下国内应用场景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我们从创立之初就选择聚焦大运力液体火箭,核心是为契合国家卫星互联网战略。”天兵科技创始人康永来一语道破其战略蓝图。

10月20日,蓝箭航天的“朱雀三号”遥一运载火箭也在发射工位完成了静态点火试验。这款箭体直径4.5米、起飞推力超750吨的庞然大物,正稳步迈向入轨发射与一子级回收的更高目标。其卓越的设计理念甚至引来了SpaceX创始人马斯克的关注,他在10月24日的社交媒体上评价道,“朱雀三号”的设计融合了猎鹰9号与星舰的优点,“未来有可能超越猎鹰9号”。

与此同时,星河动力的“智神星一号”二子级动力系统试车成功,也吹响了2025年内首飞的号角。这些头部企业的密集“亮箭”,共同奏响了中国商业航天突破运力瓶颈的最强音。

这更是一场关乎“经济性”的深度革命。

如果说运力是“发得出”的问题,成本则是“用得起”的关键。民营商业火箭的使命,不仅在于补充运力,更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将发射成本拉入商业可接受的范围。“‘国家队’一枚十吨运力的火箭,成本大概是两亿多元,民营火箭能做到一半左右。”张驰的估算,正是商业航天价值的直观体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场围绕“可重复使用”和“技术降本”的革命早已打响。液体火箭因其天然适配可回收技术,成为各家逐鹿的焦点。蓝箭航天的“朱雀三号”回收研制遵循着从百米级、十公里级垂直起降试验到精准着陆的严谨路线,步步为营;天兵科技则在“天龙三号”上大胆创新,约90%的发动机零组件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采用液氮增压技术使系统重量和成本大幅降低,并以工业级元器件替代昂贵的宇航级元器件……。

真正的创新,不仅是向上触及苍穹的高度,更是向下扎根于商业土壤的深度。

资本领航,生态赋能

在这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技术突破背后,资本的力量如影随形,而坤元资产正是其中最具远见与耐心的行业“捕手”。创立11年来,坤元资产的成长轨迹与中国民营商业航天的发展脉络奇迹般地同频共振。当许多人还在仰望星空时,坤元资产已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深邃的战略眼光,悄然完成了对这片蓝海的系统性布局。

蓝箭航天、星际荣耀、星河动力、天兵科技、东方空间……翻开坤元资产的投资版图,几乎囊括了中国民营火箭领域的“半壁江山”。这并非偶然的“广撒网”,而是基于深刻产业认知下的精准落子。坤元资产深知,航天产业是典型的长周期、高投入、高壁垒的“硬科技”赛道,考验的不仅是资本的实力,更是投资者的远见与定力。

“捕手”之道,贵在赋能。坤元资产通过独特的FOF生态圈模式,不仅为被投企业注入了宝贵的资金,更构建了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在这个生态圈内,领先的技术、顶尖的人才、关键的供应链资源得以高效流动与整合,加速了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应用的进程。这种“生态赋能”,正是坤元资产区别于其他投资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捕手”之道,成于坚守。伟大的企业诞生于伟大的时代,更成长于“耐心资本”的沃土之上。以“烧钱”的航天产业为例,从“首飞”到“量产”的道路上布满荆棘。坤元资产给予创业者的,不仅是顺境中的掌声,更是逆境中坚定的支持。正是这份长期的陪伴与坚守,让生态圈内的企业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技术攻坚,穿越一个又一个的“死亡谷”,最终迎来破晓的曙光。

东风浩荡,星河扬帆

技术与产业的沸腾,最终在资本市场得到了最热烈的回响。2025年秋,资本的活水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涌入商业航天赛道:9月28日,星河动力宣布完成24亿元D轮融资;10月9日,天兵科技也宣布完成近25亿元融资。紧接着,蓝箭航天、天兵科技、星河动力相继进入IPO辅导备案阶段,预示着商业航天板块正迎来上市的“收获期”。

比资本更具决定性力量的,是政策的东风。2025年6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明确支持包括商业航天在内的前沿科技领域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这一突破性的制度创新,无疑为高投入、长周期的商业航天企业打通了资本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彻底解决了其发展的后顾之忧。

回望来路,星光满途;展望前程,宇宙浩瀚。在“十五五”规划建议“航天强国”战略的宏伟旗帜下,在卫星互联网等市场需求的强劲牵引下,在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人的不懈奋斗下,随着一发发承载着梦想与希望的火箭划破长空,一个属于中国的“航天新时代”正加速到来。而坤元资产及其FOF生态圈的伙伴们,凭借其前瞻的布局、硬核的创新与不屈的精神,已然站在了时代浪潮的前沿。


关键词:

责任编辑:孙知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平洋财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太平洋财富主办 版权所有:太平洋财富网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2012-2020 太平洋财富网(www.pcfortun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过本站允许 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业务QQ:3 31 986 683